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文化研究
编号:11770490
肺——清浊之交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26期
     “肺”字在《说文解字》里写作fèi,解释为:“肺,金藏也。”意思是在五行中,与金相配的是肺,它的来源是今文尚书,这是秦汉以来比较权威的说法。但在古文尚书里面记载的却是:“肺,火也。”之所以将肺归属于火,据说是源于古时人们在春夏秋冬不同月令祭祀五脏的排列顺序。春祭脾,夏祭肺,季夏祭心,秋祭肝,冬祭肾。夏季在五行上属火,因此在夏天祭祀的肺脏便也归属于火。当然对于这一说法历来就存在有不同的意见,而将肺脏在五行上归属于金,则得到了较多人的赞同,因为这样的归属是将肺的生理功能同金的特性比较后得出来的,而且也对中医临床有实际的指导作用,这也说明传统中医是由生活实践长期积累而来。

    古人认为,肺为清脏。《黄帝内经》说:“肺者,气之本。”现在一般认为,这是讲肺有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医贯·内经十二官·形景图说》指出:肺“乃清浊之交运,人身之橐龠。”说明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只有肺司呼吸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体内的浊气得以排出,大自然的清气得以吸入;如果呼吸一旦停止,清气不能吸入,浊气不能排出,体内外之气不能进行交换,则生命也随之告终。

    《黄帝内经》还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现在认为这“治节”就是指的治理和调节。肺何以有此功能?这是因为肺有“朝百脉”的作用,可以使全身的血液不断地汇聚于肺,然后又输送到全身,从而辅助心推动和调节着血液的运行。

    但是,刘力红先生在他的《思考中医》一书中,对肺“主气”、“主治节”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这里的“气”其实应该指的是“节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一气也就是十五天,一年有二十四个气,一个月当中有两个气,一个叫节气,一个叫中气,所以这“节”和“气”是非常接近的概念。天地变化的基本节律就是气,也就是十五天一个变化。在这个节律上,人也要有一个类似的同步变化,这个变化跟上了,天人就合一了。而肺就是负责协调人体同天地变化相一致的器官。所以肺主的“气”和治的“节”都是指的“节气”。这一解释很有新意,值得大家思考。

    肺在五脏当中还被称为“娇脏”,这是因为肺脏不耐寒热,容易感受外邪。肺脏受了邪,常可表现出咳嗽、咳血、气喘等症状,这时就需要针对不同的病邪进行治疗。如果病情迁延,日久不愈,就可能会发展成为“肺胀”,本虚标实,治疗起来就比较有难度了。这时,可以在常规的治疗之外着重补养肺气。有一个方法值得一试:取新鲜猪肺一具,破开气管,洗净,置于蒸罐内,加水齐颈,再加黄酒一匙,密封后,隔水煮四小时,待凉,揭盖,除去猪油及浮油,饮清汁,每次一茶杯,一天三次。这种“以脏养脏”的方法,就是运用血肉有情之品来补养受损的脏腑之气,是传统中医常用的方法,也为民间所广泛重视。, 百拇医药(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