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现代化
编号:202528
中医现代化的若干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学会
     2.“以西代中”偏见的积淀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度推行的“中医科学化”,“中医西医化”,实质上是“以西代中”的偏见,是30年代“废止中医”的翻版。1954年旗帜鲜明地批判了“中医西医化”的错误,接着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中医的方针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学术领域里,一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没有全面贯彻,另一方面没有组织学术界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深入研究中医学术主体与西医学术的本质区别,所以在学术界“以西代中”的偏见仍然在发展中医的良好愿望背后此起彼伏、时隐时现地存在着。比如,1955年光明日报社论中“西医学习中医,是作好中医工作,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关键”的提法,1958年毛泽东关于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理论家”的愿望,70年代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中医的唯一道路”的指示,长期以来在中医科研是关于“中医不客观”的议论,中医教育在中、西医课程设置上几比几的争议,相当多的中医医院内中医治疗率达不到50%的现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年来无一项研究中医辩证论治的课题的现状……所有这些,不能不使人感到在中医学术主体领域“以西代中”的沉重积淀。如何引导中医界清除上述积淀,走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中医现代化”面临的首要难题。

    3.“中西医结合”概念的混乱 “中西医结合”这一概念是以50年代毛泽东关于“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为根据而概括出来的。但是这一概念的确切定义,即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至今含混不清。按照毛泽东的原意,他是希望中医和西医工作者相互合作,中医学术与西医学术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实现中、西医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形成超越现代中医与西医水平的新的医学体系。应该说,这是我国中医和西医共同肩负的涉及整个人类医学科学革命的根本战略目标。然而在以后的实践中,“中西医结合”这一概念却出现了种种歧义。有的把它解释为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有的把它解释为与中医队伍和西医队伍并存的“一支力量”,有的把它解释为与中医学术和西医学术并存的“另一门学科”,有的把它解释为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医学工作者,有的把它解释为临床上的中西药并用,有的把它解释为用西医方法对中医学术的解释、验证和改造……于是种种各行其是、随心所欲的机构、组织、团体、学说都贯以“中西医结合”的旗帜竞相出现,给中医事业和中医学术的发展造成许多纷绕和混乱。前车这鉴,后事之师,在今天提出“中医现代化”的时候,不能不提醒我们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首先进行科学的论证与研究。, http://www.100md.com(李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