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蒙古族
编号:156615
五官科疾病
http://www.100md.com 神农网
     蒙医五官疾病包括头、眼、耳、鼻、口腔疾病。

    一、头部疾病

    头部疾病主要病因有煤气中毒、酒精中毒、饮食中毒,长期失眠或过度睡眠,过度用脑,过度悲伤,中暑,出汗受风,传染“粘”虫,“黄水”渗于头部,外伤、失血、“赫依”上攻等。临床上可将头部疾病分为头部“赫依”症、头部“协日”症、头部“巴达干”症、头部血症、蛘症、头痛症、头晕症等。

    症状:一般症状有头痛、眩晕、头感沉重、肿胀、发热发冷、晕厥、昏迷等。头部“赫依”症见头痛头晕、耳鸣、目眩、失眠、健忘等。头部“协日”症见头部刺痛、头晕、口苦、面目发黄、发热等。头部“巴达干”症见头部钝痛、沉重难持、发冷、面目浮肿、食欲减退、呕吐等。头部血症见头部脉管怒张、跳痛、面红目赤、鼻衄等。蛘症见头部阵发性刺痛,特别是前额或偏头及眼眶痛较重,伴鼻塞、鼻痒流涕、眼眵增多,烦躁不安,疲乏无力,反应迟钝等。
, 百拇医药
    治疗:头部“赫依”症应镇“赫依”清脑。早投十味土木香汤,晚投八味阿魏散小茴香汤引服。同时灸头顶穴和囟门穴。头部“协日”症应清热止痛。早投三味天灵盖汤,午投五味当药汤,晚投十六味胡黄连散用三味天灵盖汤引服。服药一个疗程后在前额脉放血。头部“巴达干”症应祛“巴达干”,补温清脑治疗。主要用六味山柰散用十味土木香汤引服,每日3次。可同时灸头顶穴和囟门穴。头部血热症应清恶血,止痛。早投七味土茯苓汤,午投十三味满红花丸,晚投查格杜尔丸用三果汤引服。服药一个疗程后在颞脉、金戟脉、银戟脉放血。

    二、眼病

    眼为肝之窍,眼病一般皆由血、“协日”、肝病所引起。蒙医根据临床可将眼病分为眼睑病、泪器病、赤眼病、白眼球病、黑眼球病等。

    眼睑病

    1.上睑下垂:“赫依”气血功能失调所致,轻者频繁眨眼、睁眼无力,重者上眼睑遮盖整个黑眼球。
, 百拇医药
    治疗:内服十五味通经草散,可用诃子汤引服。冷罨上睑。

    2.睑翻:上下睑外翻、充血、不能闭眼、眵多、流泪。

    治疗:早投七鹫汤,午投珍珠丸,晚投十三味麝香丸用三十五味沉香汤引服。

    3.睑内翻和倒睫:睑缘向内卷屈、睫毛摩擦眼球、流泪、异物感、眼痛、视力模糊等。

    治疗:六味明目散用五味通经草汤引服,一日3次,外用冰片、熊胆、姜黄、诃子制粉剂用奶、蜜调膏剂涂眼。

    4.睑粒肿:睑内外或睑缘发生米粒或绿豆大小肿块,有红、肿、热、痛、痒症状,有的溃破流黄水等。

    治疗:杀“粘”清热。药用五味麝香丸、五味铁屑汤、四味黄连汤。外用十一味炉甘石粉涂之。
, http://www.100md.com
    5.睑内生肉:睑内生一层薄皮样肉,流粘性泪,痒痛。

    治疗:早投二十三味满红花散,晚投十三味牛黄散开水送服。手术切除。

    6.睑出血:睑内淤血,出血。

    治疗:早投二十五味止血散,午投十三味满红花散,晚投十三味牛黄散开水送服。

    泪器病

    泪器病主要由血、“粘”毒热引起。

    症状:眼眶痛、压痛、眼睑浮肿发红、发热、流泪、脓性泪及全身发热、头痛。

    治疗:清热,杀“粘”治疗。药用早服二十味当药汤,晚服二十五味牛黄散。七味龙珍眼药水滴眼。

    赤眼病
, 百拇医药
    赤眼病是指眼结膜病变,是由血、“协日”热、“粘”毒症引起。有赤眼症,胬肉,干涩症等。

    赤眼症见患眼赤红、灼痒、眼内有沙粒充塞感、怕风、涩痛畏光、泪多而粘,结膜充血,睑肿胀,头痛,耳鸣等。眼生胬肉见三角形肉膜由目眦角布白眼球攀侵黑眼球,可侵至黑眼球中央,遮蔽瞳孔。影响视力。眼干涩症见眼内干涩不适,频繁眨目,眵泪均少,畏光灼痒。

    治疗:早投十三味满红花散开水送服,午投三味明目散用五味铁屑汤引服,晚投三味荜茇丸开水送服。外用四黄眼药水点眼。

    白眼球病

    主要由血病、“黄水”病、“粘”毒病、肝脾病及其他眼病引起。有白眼球生疹、白眼球生疣和白眼球肿胀等。

    症状:白眼球生疹症见眼内有异物感,白眼球上生出各种颜色的小疹子,流泪等。白眼球生疣症见白眼球上生出各种颜色的疣,影响视力。白眼球肿胀症见白眼球局部凸起,血管怒胀等。
, 百拇医药
    治疗:早投七味明目散,午投十七味通经草散,晚投八味炉甘石散加五味麝香丸开水送服。外用七味化铁水滴眼。生疣可加二十五味菊花散和八味藏红花散,外用通经草、黄柏浸膏涂眼。

    黑眼球病

    是在黑眼球上落障,云翳的一种疾病。主要由血、“黄水”紊乱降于眼而引起。

    症状:黑眼球上落各种颜色和形状的云翳障,“赫依”性者翳薄而呈蓝色,“协日”性者呈黄色,“巴达干”性者翳色白而厚,有的全眼发红。患者视力模糊,怕风畏光,眼内有粗糙感,干涩痒痛,流热泪,头痛、畏寒,最后角膜发黄、瘀血、流脓性泪。如瞳孔出现铜钉状翳障治疗颇为棘手。

    治疗:清热、杀“粘”明日。早投二十三味红花散,午投十六味明目散,开水送服,晚投八味清肝红花散,用五味铁屑汤引服。外用八味炉甘石眼水滴眼。

    眼矇症
, http://www.100md.com
    是由血病引起。

    病程表现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眼睛酸痛,视物时眼前似有点条状阴影飘浮,视力缓慢下降,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第二阶段:错视色彩及物体形状,辨不清上下左右与远近,眼前如烟雾弥漫。

    第三阶段,眼前似蒙着一层布,上视自觉较明而下视昏暗不清。

    第四阶段:视觉逐渐消失,发展为青盲症,瞳孔被翳掩盖,终至完全失明。

    治疗:四十味明目散用六味麝香汤引服,每日3次。同时外用六味麝香药水滴眼。

    眼障症

    是在眼球上生长各种翳的疾病。可分外障、中障和内障。
, http://www.100md.com
    症状:外障可分五种。①肉余,症见障翳呈白色,生长缓慢,久则终于遮蔽黑眼球。②眼疣,症见形如羊粪球,色红而外突,逐渐变大,呈黑色而且厚。③脉网,症见脉络分布厚而密,遍布眼中。④青蒙陇,症见状如鸡蛋内衣,蒙被眼球。⑤云翳,症见如炒熟的燕麦和盐粒,被于眼中。中障,症见“巴达干”、“赫依”性在瞳孔上发生豆大白粒障。血、“协日”性者瞳孔变蓝青色。混合性者瞳孔变虹霓样。内障,症见瞳孔混浊不清,光度衰退不明,视力极度衰退。

    治疗:外障早投清血红药散,午投十一味红花散开水送服,晚投十六味明目散用五味铁屑汤引服,外用赭石、熊胆粉搅合剂涂眼。中障若为“巴达干”、“赫依”性内服十七味明目散,外用八味猛师眼水滴眼;若为血、“协日”性内服十六味明目散和二十五味牛黄散,外用十二味黄药水滴眼。内障内服二十二味明目散和十五味通经草散,可用五味铁屑汤引服。

    青盲症

    蒙医认为本病是血“协日”热、“赫依”血热及肝热上攻于目和“巴达干”病、眼矇症加重等引起。可分血“协日”型,“赫依”血型,“巴达干·赫依”型。
, http://www.100md.com
    症状:头痛、眼痛、恶心、视力减退,看太阳光、灯光等光源时周围出现虹彩圈。血“协日”型者起病很急,“赫依”血型者病情多变,“巴达干·赫依”型者病情进展慢,疼痛也较轻。

    治疗:早投十六味明目散开水送服,午投十三味满红花散加二十五味牛黄散开水送服,晚投珍珠丸用五味铁屑汤引服。

    三、耳病

    耳为肾脏之窍,属空,是病变“赫依”的循径。耳病主要由三素紊乱,血、“黄水”病降于耳,“粘”虫疫毒感染等原因引起。肾病往往影响耳使其发病,为此临床上常采取耳病治肾的原则。耳病有耳“赫依”症、耳热症、寒塞症、耳聋症和耳痈症。

    耳“赫依”症

    耳“赫依”症是由“赫依”偏多紊乱所致。

    症状:耳鸣、耳干、刺痛、遇寒加重、偏头痛、耳内有空旷感。
, 百拇医药
    治疗:以温性营养物镇“赫依”通窍治疗。内服六味莱菔散,七味槟榔散用骨汤引服。外治将酥油或植物油与热酒糟调后在患耳热罨。

    耳热症

    耳热症是由血、“协日”热偏多降于耳内与“黄水”紊乱所致。

    症状:开始时耳内发热、胀满,逐渐耳痛加剧,呈波动性跳痛,咳嗽,吞咽时加重。伴全身不适、发热、头痛、患侧偏头痛、听力下降、耳流脓血等。

    治疗:清血、“协日”热,燥“黄水”、杀“粘”虫治疗。内服三味竹黄散加七雄丸用四味文冠木汤引服,每日3次。外用二味木香液滴耳每日2-3次。

    耳寒症

    耳寒症是由“巴达干”、“赫依”偏盛紊乱,累及耳、肾“赫依”以及慢性肾病影响耳所致。
, 百拇医药
    症状:耳内发冷、耳鸣、听力下降、腰部酸痛、尿不利、头晕眼花等。

    治疗:祛寒养肾治疗。内服温肾丸,用二味广木香汤引服。外治荜茇油滴耳,在脊椎肾穴火灸。

    耳痈症

    耳痈症是由饮食、起居不当,三素紊乱,恶血汇集以及恶血、“黄水”累及耳所致。

    症状:耳内作痒、刺痛、听力下降、听到各种怪声、流脓液、味臭、头痛等。

    治疗:解毒,除恶血,躁“黄水”改善“赫依”血流通,杀“粘”治疗。内服十八味水银丸用四味文冠木汤引服。外用酥油调草乌散涂于患耳。

    耳聋症

    耳聋是由各种耳病进一步恶化所致。
, 百拇医药
    治疗:内服十五味沉香散、十味白蔻散。外用诃子、阿魏、草乌、荜茇、硼砂碾粗末与麻油同煎成油剂滴耳中,每日2-3次。火灸肾穴、耳前穴等。

    四、鼻病

    鼻为肺之窍,是病变“巴达干”的循径。鼻病主要由热病、肺病、血热“黄水”病、“粘”虫疫毒感染、外伤等引起。鼻部病有鼻疮疖、鼻息肉、鼻出血等。

    鼻疮疖

    鼻疮疖是由血、“协日”热上攻于鼻引起。

    症状:鼻腔作痒、鼻粘膜出疹、红肿、胀痛、灼热、疹疗化脓、破溃流脓血。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

    治疗:清热、燥“黄水”。早投十三味大红汤,午投十五味云麝丸温开水送服,晚投五味麝香丸用四味文冠木汤引服。外用燥疮散收入。
, 百拇医药
    鼻息肉

    症状:渐进性鼻塞,息肉逐渐长大,可发展为完全性鼻塞,病人张口呼吸,口臭口干,嗅觉减退或消失。

    治疗:早投八味白硇砂散,晚投五味麝香丸,燥疮散吸入鼻腔。

    鼻出血

    鼻出血是由各种病变使鼻腔内血管受损引起。

    治疗:内服药可选用八味红花止血散、五味血余炭散、五味熊胆散。外治可在鼻腔内放二味藁本栓,在颈细脉或肘窝脉放血,前额冷罨。

    五、口腔病

    口腔疾病有口唇病、牙龈病、牙病、舌病、咽喉病。

    口唇病
, 百拇医药
    口唇是脾脏之窍,口唇病主要是由三素紊乱、血热上攻及脾脏疾病引起。临床症状有口唇肿胀、出疹、糜烂、流血性黄水、口臭等。

    治疗:清热、燥“黄水”、祛糜烂。早投八贵散加三味红药用四味文冠木汤引服,午投七味红花散,晚投五味麝香丸用三果汤引服。外涂燥疮散。

    齿龈病

    齿龈病是由“巴达干”、恶血与“黄水”紊乱所致。

    症状:齿龈肿痒疼痛、溃烂、流血流脓、口臭,伴有发热、乏力、头痛、咽喉痛、食欲不振。

    治疗:补温、祛“巴达干”、除恶血、杀“粘”。早投健脾归津散,午投十二味漏芦花散,开水送服,晚投五味麝香丸用四味文冠木汤引服。用三味黑矾汤水漱口,禁内服。

    牙病
, http://www.100md.com
    牙病有“赫依”性牙痛,血、“协日”性牙痛、蛀牙等。

    1.“赫依”性牙痛:患牙逐渐松动,有浮起长出其他牙感,遇冷疼痛加重,常伴有上下颌疼痛,累及头痛等。

    治疗:镇“赫依”,促“赫依”血流通,止痛治疗。内服四味沉香散、十三味大红汤。五味阿魏油制剂或五味麝香丸咬在患牙处含服,同时针刺耳前穴。

    2.血“协日”性牙痛:病齿牙龈部肿痛,牙浮起感,患牙遇热疼痛加剧。

    治疗:清血、“协日”热,改善血流。五味麝香丸咬含在患牙处含服。同时在牙脉或金戟脉、银戟脉放血。

    3.蛀牙:患牙腐蚀缺损、痛如针刺、遇酸甜冷热疼痛均加重。

    治疗:止痛、杀虫。药用草乌、荜茇各2g浸泡于25ml白酒中,然后用棉球蘸浸泡液咬于患处,五味麝香丸含咬于患牙处含服。
, 百拇医药
    舌病

    舌为心脏之窍,舌病多由“巴达干”和心脏病引起。舌病有舌肿症和重舌病。

    1.舌肿症:舌肿大、僵硬、疼痛、流涎、影响饮食、发音说话不利等。

    治疗:消肿治疗。药用早投十五味狼舌散,晚投五味麝香丸温开水送服。

    2.重舌病:舌下面根部肿,将舌头推挤向后似有双重舌,肿块扪之软,有波动感。

    治疗:除恶血、燥“黄水”、消肿。内服金炼丸。在舌脉放血。

    上腭病

    上腭病有上腭疹、上腭水泡疹、悬雍垂肿。

    1.上腭疹:上腭粘膜出现粒状疹子,红肿流黄水。
, 百拇医药
    2.上腭水泡症:上腭粘膜出现水泡样疱疹,质软易破。

    3.悬雍垂肿:悬雍垂发红肿大、咽喉阻塞、吞咽困难。

    治疗:祛“巴达干”、燥“黄水”、燥水泡治疗。药用早投十味白云香散用九味文冠木汤引服,晚投五味麝香丸温开水送服。刺破泡疹,涂燥疮散。

    咽喉病

    咽喉病可分咽喉嘶哑病和扁桃体肿。

    1.咽喉嘶哑病:起病时咽喉发热,刺痒和干燥不适感。随着病情发展声音出现嘶哑,严重时可完全发不出声音,并且常伴有咽喉部疼痛、咳嗽等。

    治疗:清热止痛治疗。药用早投六味丁香散,午投十五味龙胆花散,晚投九味兰鹏丸用青蒿汤引服。

    2.扁桃体肿:急性者起病较急,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吞咽时加重,甚至引起吞咽困难,两侧扁桃体肿大充血,颌下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治疗:清血热。药用早投十五味龙胆花散,午投六味白矾散用青蒿汤引服,晚投五味麝香丸开水送服。外用燥疮散。, 百拇医药